黑颈鹤地理——它家住在大山包

黑颈鹤地理——它家住在大山包


发布日期: 2016-05-16 更新日期: 2016-05-16 编辑:from_marsh 浏览次数: 5839

标签:

摘要: 云南昭通大山包的知名度也许并不高。但每到冬季,那里住着的全世界七分之一的黑颈鹤,却是世界15种鹤中最后被发现,极为珍贵的一种。那是1870年,俄国博物学家普尔杰瓦尔斯基在我国青海湖发现的。目前统计的数字为4025只。 鹤与自然 云南省昭通大山包乡,距市区只有7...

云南昭通大山包的知名度也许并不高。但每到冬季,那里住着的全世界七分之一的黑颈鹤,却是世界15种鹤中最后被发现,极为珍贵的一种。那是1870年,俄国博物学家普尔杰瓦尔斯基在我国青海湖发现的。目前统计的数字为4025只。

鹤与自然

云南省昭通大山包乡,距市区只有79公里,处于东径103°14'-103°23'52'',北纬27°18'38''-27°28'42''。面积28.8平方公里,核心区8万亩,缓冲区20.8万亩。护区内最低海拔在2900米,最高处为3364米,保相对高差400多米。大山包的黑颈鹤,从1992年的200多只,到2000年的808只,不知是不是可以说明,黑颈鹤对大山包越来越情有独钟。2001年1月12日我在大山包的大海子,跳墩河,看到的它们,少则五六十只一群,多则就是二、三百只在一起,地里觅食、水里梳洗、空中飞翔。坐在大山包的土坡上看着它们,实在是体味着什么叫心旷神怡。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据《昭通志稿》旧制九卷记载:“雁,似鹅,鸣声嘹亮,秋来春去,飞行成行或如人字,一字,叫可占晴。”当地人管黑颈鹤叫雁鹅。黑颈鹤全身长130厘米,颈和腿长。特别是飞行时,那伸长的颈部和修长的双腿,绝对是舞蹈演员的体态。在大山包,我和黑颈鹤最近的一次距离可能还不到20米。我看清楚了,它的头、枕和整个颈部都是黑色,仅眼后及眼下有一小型白斑,头顶裸露皮肤红色。飞羽和尾羽黑色,其余体羽都是白色。大山包的老人说,黑颈鹤在大山包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了。当地村民历来视黑颈鹤为“神鸟”、“仙鹤”,1988年12月4日,云南大学、省环科所、省电力设计院一行人到昭通水库考查生物资源,在大海子水库发现了一群黑颈鹤,后来又在跳墩河水库边一农民家中发现一只黑颈鹤的皮,从而最后确定大山包黑颈鹤的存在。立即向乡政府说明了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同年冬春两季据乡政府调查,在此越冬的黑颈鹤有450只。1990年2月,科学家们汇同林业环保部门的人又对大山包乡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在大山包的跳墩河、大海子、转山包三个点,发现黑颈鹤350只,遇见率为80%。

据90年代初期的报道:黑颈鹤在云南中甸有100只,泸沽湖50-60只,会泽长海子126只,贵州威宁,最高年317只。从而确定,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乡,不仅是黑颈鹤越冬地的新发现,而且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所知黑颈鹤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差不多有600-900只黑颈鹤在这里越冬。大约占全世界七分之一,中国的六分之一。(我在到昭通前,西藏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卓玛央宗告诉我,不久前,西藏喜玛拉雅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8000多只黑颈鹤,但这一数字现在还没有得到最后的证实。)。

1990年1月5日,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市级大山包乡黑颈鹤自然保护区;1993年,3月31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级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大山包年平均气温6.2,极端最高气温23.1℃,极端最低气温-16.8℃。大山包没有真正的署热夏季。每年的冬季从9月16日左右开始,比我国最寒冷的黑龙江莫河推迟10天左右,比北京早40天左右,冬季时间特别长,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是2324.2小时,比贵州威宁(黑颈鹤另一相对集中的越冬栖息地)多200小时左右。

在黑颈鹤的繁殖地之一青海隆宝滩,海拔4050-4200米,7月份可能降雪,全年日照2263小时,比大山包少62小时。

大山包,海拔2000-5000米的高原,冬季长而冷,四季不分明,日照多热量不足,干燥,风大,有沼泽湿地。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每到冬季来临,这里就成了黑颈鹤的家。

昭通市卫生防疫站的孙德辉从1992年11月下旬开始,从迷恋拍摄黑颈鹤到自费上大山包考察黑颈鹤的越冬生态习性。他听当地村民讲,以前这里常年都见得着黑颈鹤,每年总有20、30对鹤不飞走,留下来的鹤老人叫它“看海鹅”。它们有自己的领地,冬天飞来的黑颈鹤不敢落在它们的领地里,只有晚上和它们在一起夜宿,但也要远离“鹤王”200米左右。以1991和1992年为例,黑颈鹤飞到大山包的时间分别是农历9月27和10月初5,飞走的时间是3月底和3月3。

当地老乡说,每年飞来的黑颈鹤,总要在栖息地上空盘旋几圈之后,才慢慢降落,落地后不马上动,总是很警惕地观察四周的动静,如有不利情况,就马上起飞,待到没有什么危险才降落下来。

黑颈鹤来时,是分成一批一批的,少则几只,10几只,多的也有7,80只一次飞来的。飞时的队形大多是“人字形”,最前面的一只是领航鹤,如有掉队的,领航者会发出短促而有节奏的”哦,哦”声联络,失群的鹤听到后,会立刻归队,与鹤群同行。

孙德辉说,”大雁不过三月三”虽不一定准确,,1993年,三月三,公历3月25日那天,鹤的确走的最多。飞走前,黑颈鹤喜欢集群,比平时看到的集群数量要多得多。这一时间,雄鹤特别活跃,活动量比平时增加。说明已出现求偶现象。

鹤的繁殖期在春季,繁殖地点在它们的出生地。鹤的性成熟期一般在3-6岁,在鸟类中是较晚的。成年而无配偶的鹤,只在异窝不相识的鹤中择偶,一般雌雄之间相差2-3岁。这种习性,避免了近亲繁殖,是保护种群优势的必要条件。鹤“婚配”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双方情投意合。
求偶期间,雄鹤会跳“鹤舞”,连飞带跳,飞到空中慢慢落下来,这时的鹤很喜欢对天鸣叫,场面十分壮观。雌鹤受到雄鹤歌声的诱惑,来到雄鹤的领地后,便双双漫步,对视,如果这时雌鹤不走,雄鹤也不驱赶,则表明“勾引”取得初步成功,接着是充满浪漫情调的对歌和对舞。这种热烈的求偶仪式,有的在越冬地就已完成。但是大山包没有人见到过这样的场面。
鹤类在繁殖期有护巢行为,交配多在晴朗无风的上午,产卵期约在4月份。雌鹤一年下两个蛋,小鹤孵化成活后,一直与双亲形影不离。如果坐在大山包的山坡上观鹤,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小鹤为食物打架,有时那架势,简直就是你死我活的。陪我到大山包的孙德辉告诉我,待到小鹤自己会找食了,他们就不再打架了,会相处得很好。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类,也是中国特有的鸟类之一。它们在青海、四川北部繁殖,主要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南部越冬。在云南分布于滇西北和滇东北。黑颈鹤的越冬种群结构,一般是两只成鹤带一只幼鸟,以一个一个“小家庭”组成,并在一定范围内,相互靠近觅食、活动和休息。在大山包,我也见到了一只或两只单独活动的黑颈鹤。和一群群以家族为单位的鹤比起来,它们在水里游,在湿地上行,在天空中飞时,让人看了,总觉得有些孤单。

鹤与人

2001年1月13日,我们起了个大早,为的是趁天没亮,鹤上山觅食之前,还在大海子边睡觉时,录点它们的叫声,近距离地拍下它们的晨舞。可是,那天我们越往湖边走,雾越大,快到湖边时,能见度也就5米左右。没办法,我和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孙德辉,王昭荣一起走进了协会投食员刘朝海家,准备等着雾散了再到大海子去看鹤。
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是1998年12月4日成立的。为了解决黑颈鹤在大雪覆盖时找不到食吃,和春季农民播种后,聪明的它们,总是能够准确地把农民播种下的土豆一个个刁出来吃掉,使本来一年到头就以土豆为生的农民也能在大山包生存,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就请当地农民做投食员,给黑颈鹤投食。

54岁的刘朝海有三个孩子,都上了学,这样的人家在大山包不多。因为贫困,有着14479人的大山包,现在有1600多适龄学生没能走进学堂。在这里,一个孩子一年的书本学杂费是100块,可对于一年要缺半年粮的老百姓来说,上学依然是孩子们的梦想。这次到大山包之前,我受香港坪洲绿卫者陈烈芳委托,给了一个女孩100块钱让她上学读书。拿到钱后,我还没离开女孩家,她就先冲出家门,大声地向她的小伙伴们炫耀:“我终于可以上学了”。

在老刘家,我们坐在地上挖出来的一个火堂前,树枝、枯草燃起的火苗,把他家的贫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一边考着火驱赶着寒冷,一边听他给我们讲着他眼睛里的黑颈鹤。“我每天喂鹤一次,看鹤三次。投食是按照固定的地点,它喜欢在哪儿吃,我就投在哪儿。早上8点多我要去看一次鹤,要数一数今天来了多少。中午投食,也要数一数,看看有没有伤鹤、病鹤。它们都是从很远的青藏高原来的。刚来时喝我们这的水,吃我们这的粮食,和人一样也要换肚子,拉稀子。去年10月23日,初来我们这儿的有三只鹤。有个6、7天这三只鹤都是在一起。可是后来变成两只了,那一只哪儿去了。为了找那只鹤,我跑了好多梁子,多高的梁子都去找了,就是找不到,我想它一定是病了。后来,就像今天这么个大雾天,下着雪,我拣着了那只鹤,它已经死了。我看这只鹤屁股底下是湿的,一定是拉肚子了。鹤和我们人一样,换一个地方,也要换肚子,没想到这只鹤没能过了这一关。我还是把它抱到了保护站。”

刘朝海家一年的粮食土豆,荞子够吃9个月的,剩下的月份要靠借粮度日,待到秋后再还上。可2000年12月中旬,大雪覆盖,林业站一时没送来给黑颈鹤投食的粮食,老刘怕鹤饿着,就把自家留着过年的300斤土豆拿出来喂了鹤。老刘的妻子有心肺病,病在床上,老刘侍候她时,她也要催着老伴:去看雁鹅吧。她惦记着今天雁鹅歇在哪儿,这么冷的天,站在水里睡,不冷吗?当地人管黑颈鹤叫雁鹅。老刘说,农村人有句老话,干啥稀罕啥。那天天很冷,我穿了两件毛衣外加羽绒服,还冻得什么似的。而老刘,穿的只是一件有袖子的的卡小褂,和一件没袖子的的卡砍肩。带我们看鹤时,我看得出,他浑身都在打颤。我到大海子看鹤只是一天,老刘却是一年又一年的,整整一个冬天又一个冬天,一天也不落。黑颈鹤在大山包呆的时间每年要在5个月以上,作为黑颈鹤的投食员,刘朝海从投食到数数,像是对待自家人一样。得到的报酬是什么?一个月10块钱。
大山包跳墩河水库、转山包、大河边、秦家海子等地约有6000亩湿地,这一带有海草、血血草、地榆、三叶草、马先蒿等植物,其根茎大多可供黑颈鹤食用。据当地农民讲,曾看到黑颈鹤吃蚯蚓、水中小鱼、泥鳅、马牙石、贝壳等,有的小孩子曾用小云雀在下雪天诱捕黑颈鹤。
不过,大山包黑颈鹤的主要食物来源还是当地的农作物。每年秋收后散落在地里的燕麦、荞子、洋芋和春播的洋芋种都是黑颈鹤喜欢的口粮。大山包虽然不象贵州威宁草海有178种植物和多种昆虫、软体动物供黑颈鹤食用,但就目前来说,满足1000只左右黑颈鹤的生存需求还是可以的。
除此以外,从1989年开始,地区环保办每年投资2500元在大山包买包谷给黑颈鹤投食,这也是黑颈鹤为什么选择在大山包越冬的原因。

1月13日那天早晨,我们的运气可以说是又好又不好。好的是,雾一直不散。9点多钟了等不散的雾迫使我们不得不离开老刘家的土房,穿过浓雾,到大海子看鹤。往湖边走时,脚底下咔喳咔喳地冰渣声一直伴随着我们,伴随着我们的还有那满地黑颈鹤的脚印。刘朝海说,昨天晚上到这歇的黑颈鹤,不会少于250只。

那天,当我们一直走到离黑颈鹤非常近时,它们才发现我们,一只只扇着翅膀匆匆冲向浓雾之中。我的录音机里,留下了那扑扑的展翅声、鹤鸣声……好听极了。老刘说,要不是雾大,它们早发现我们了,我们不可能离它们那么近。
运气不好的是,虽然那天离黑颈鹤那么近,可直到它们成群地逃离我们时,我才看清楚它们,拿相机却已来不及了。
黑颈鹤的脚印和鸡的差不多,也是三指,竖着的有6寸,横着的两指各有5寸。那天,我们走着走着,孙德辉发现,其中有一只鹤右脚中间的脚指特别长,差不多有一尺。这样的脚印走出了一长串。凭经验,老孙说,这一定是一只受了伤的鹤走出来的脚印,它的右脚无力,迈不好步子,是拖着伤脚在湖边走的。至于是怎么伤的,很难说,也可能是像这样的大雾天,它飞时,撞到了树上,房上,划伤了脚。
老刘弯着腰往湖里看,说湖里还有鹤。我赶忙停住脚步,不敢再靠近它们,这么大的雾天,不能让它们再在浓雾里飞行,撞在什么地方,伤着了。
多年来,一直当着保护黑颈鹤的使者的孙德辉说,黑颈鹤的生活习性是,晴天,早上7点左右从过夜的水边起飞,外出觅食,8点多钟全部飞到耕地、山丘觅食。觅食时较分散,有的就在过夜的地方,有的要飞离夜宿地十多里的地方觅食。在山丘耕地觅食的鹤,大多从山脚下开始慢慢地往山坡上走,成年鹤到山顶时,都要等着幼鹤,幼鹤觅食时无忧无虑,哪里有食物就往哪里走,有情况时,成年鹤就会发出叫声招呼,不然就直接来驱赶幼鹤,使它们置于自己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般到了中午11点以后,在各地觅食的黑颈鹤逐渐飞到沼泽地,少者30多只,多者1、200只。它们在湿地里喝水,吃草根。投食员一天两次的投食也在这时进行。这时的黑颈鹤很少抬头观察,行走的方向大多一致。
黑颈鹤们在向沼泽地集中时,很远处就能听到它们的叫声。已经在沼泽地的鹤听到叫声后,会跟着鸣叫,遥相呼应。然后,飞来的鹤围着湿地绕半圈才开始降落。黑颈鹤飞行时,双脚自然地拖在后面,降落前,先伸出脚来作降落准备,然后减速,落地时,还要向前跳几步,站稳后才将翅膀收回。
在拍鹤过程中,孙德辉还发现,黑颈鹤常与灰鹤、斑头雁、各种水鸭子一起生活。有人接近时,野鸭子最先惊飞,其次是斑头雁,然后是灰鹤。黑颈鹤胆子较大,如人不再前进,它就不飞了,据资料记载,黑颈鹤的天敌是草原雕,但在大山包草原雕伤害黑颈鹤,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老人们也记不清,最后见到草原雕是什么时候。
下午三点以后,黑颈鹤又分批分期飞到附近山丘耕地觅食,但不再远离夜宿地,多在山顶鸣叫,叫声高昂,等沼泽地没有人畜活动时,才分批飞到夜宿地,先在沼泽觅食,天快黑下时,逐渐向水中走去。当水深没膝时就不再往前走了。它们睡觉时的姿势,用的上金鸡独立这个词,都是单腿站着。有人说,这是它们会休息,两个腿可以轮换着歇息。

孙德辉告诉我,有一天晚上,他去大海子观察黑颈鹤夜宿的情况,走到离黑颈鹤500米外时,它们就有所察觉。当时,不知是因为月亮,还是凭听觉,值班鹤发出警告后,其它鹤也跟着遥相呼应,一时间鹤声齐鸣,响彻夜空。孙德辉赶快停下来,直到鹤声平息才继续前进。走到离鹤群100米时他又停下来观察。这下他看清了,有200多只黑颈鹤在大海子夜宿,大部分是一只脚缩在身体内,一只脚独立在水中,头藏在翅下,沿沼泽边缘一字摆开,当老孙再往前走时,鹤受惊飞起,发出扑扑的扇翅声。这时,水边还留下十多只,叫声不停,待老孙再往前走时,水中的黑颈鹤才全都飞走了。鹤飞走,孙德辉在离水边20米处等候观察,约10分钟,有20多只鹤飞了回来,见有人,又飞走了,以后每隔10分钟飞回4、5只观察,见有人又飞走,回来观察的鹤,不再发出白天的鸣叫声,而是发出像小鸟叫似的小哨声“鸡…鸡”短而尖,这可能是报警信号。

由于地上有积雪,晚上气温太低,老孙在水边坚持了两个多钟头后受不了,只好返回。在它离去约20钟,就有一大批黑颈鹤飞回到夜宿地。不过据村民们说,那天晚上,有10多只鹤没有返回大海子,在另一片沼泽地过了夜。我问老孙,下雨,下雪,下冰雹时,黑颈鹤怎么办?老孙说,黑颈鹤从不躲避,就站立在水中任凭雨打,雪下,并且总是迎风而立,风向改变,它们也跟着改变,雾大时,因看不见物体发生意外的也有发生。曾经有一只黑颈鹤就是因为在雾中飞行迷失方向碰在墙上受伤而死。
那天,离开大海子时,我忍不住默默祈祷,刚才因我们的靠近匆匆飞走的鹤,能安全无恙。

夭折的杜鹃花

大山包有个观日落的好地方叫鸡公山,那里海拔3364米。从山顶往下看,群山环绕,山连着山。一座山的影子,映在另一峭壁上,如同一尊观音在举手念佛一般。据说,有时太阳的余辉,能把那里的群山尽染。
我们是下午5点半到的那里,太阳离远处的山顶还有几杆子高。就在我陶醉于这山峦叠障的无限风光时,一个背着一大捆树枝,在山间小路上歇息的小伙子撞入我的视线。经打听,我知道他是早上6点钟就出了家门,翻了两座大山,才砍得这100多斤树枝,要到天黑,才能到家。周围的山早已被砍光了,这捆树枝也就够他家烧个两三天,且仅是用来烧饭。烤火呢?我问小伙子,我知道这里的冬天很长,很长。小伙子说舍不得烤火,连烧口热水都是实在太喝了,才烧呢。
从小伙子砍的“柴”捆里我发现,那一根一根,剥掉皮露出来的树枝都是白白的,分明不是枯枝。我问他,你砍的这都是些什么?小伙子说,有杨柳,有杜鹃。明天春天,它们不是还要发芽、开花吗,都让你们砍了,将来山更荒了,怎么办?

“这个不晓得。”小伙子这样回答了我的问题。你们把山上的树都砍完了,你们的后辈怎么办,他们砍什么,烧什么?“这个就不晓得了。”小伙子还是这句话。临走,小伙子说媳妇还在家等着他的“柴”做饭。

望着小伙子远去的背影,和我们一起上山的昭通市林业公安朱勇对我说:要是在别的地方有人这么砍树,我一定会管。可在大山包,我没法管,他们也要吃饭呀。
我曾经在云南的梅里雪山下,看到过那么漂亮的高山杜鹃,红的、黄的、白的,花开得又大又艳。还是在云南,在昭通,我看到的却是被剥了皮的,露出白白的心的杜鹃花的枝叉。
目前,大山包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水土流失日趋加剧,湿地面积越来越少,土地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按照大山包乡政府提供的数据,大山包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11%,其中91年造的长江防护林8624亩,92年造的长江防护林2.2万亩,这三万余亩地,十年了,还末成林。人站在这些树中,最高的树,也没有高过人的膝盖。因为那里一年无霜期,最低只有85天,最后125天,树在那儿长得很慢。加之原有树苗被破坏和自然死亡,实际上大山包乡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5%。在大山包走一、二十里地不见一棵树,一根草是常事。
孙德辉说,大山包的生态原来并不是这样的。大海子一个农民挖海垡时,(海垡即草泥炭)曾挖到一棵直径约1.7米的大树。他用这棵树做了三口棺材。54年到那里当兵后来落了户的一位当地人说,那时,大海子沼泽中的草,有一米多深呢。
如今,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绿色,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树。除了乱砍树木作燃料以外,致命的破坏是1958年砍树大炼钢,炼铁,炼铜和办集体食堂时破坏的。
大山包不但缺乏金属矿藏资源,连煤也没有,据省地质队探测表明:看一千年后会不会有煤。现在市政府每年要拨款11.2万元给大山包乡作为煤炭补助费,但是那里是特困乡,大多数农民根本就买不起煤烧。怎么办?挖海垡,按乡政府提供,每人每年需要挖海垡7200斤计算,仅仅一个自然村的97户人家,每年就要挖去289万斤海垡。好好的一片沼泽地,已经被挖得不成样子。
黑颈鹤是以湿地赖以生存的,照此下去,黑颈鹤在大山包还怎么生存呢。
目前,远距离去砍柴,已不是家家户户都有劳动力去砍的,一些没有劳力的人家,已开始就地挖起草皮烧。草皮的热能赶不上海垡。以每平方挖10斤计算,每一千人一年就要破坏草地6500亩。这一行为带来的后果是,目前的年降雨量和年降雪量已小于年蒸发量。
我在大山包时,云南省林业厅调查规划院的两位老同志在那儿为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做总体规划。目的要使大山包达到申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标准。他们告诉我,现在云南省有自然保护区113个,国家级的9个。而像大山包这么穷的,只有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别的地方的自然保护区穷,但是山清水秀,而大山包,给人的感觉,就是荒凉。

两位老科学家给大山包开的药方是移民。他们希望国家能把大山包的群众迁出去。他们说大山包地下水脉很好。过去这里还有竹林。人少了,生态环境自然会得以恢复。

鹤类是地球上比人类还早6000万年的古老居民。原始鹤类约出现在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那时候气候异常温暖,那些顶戴着美丽头冠的鹤类,繁衍在北部大陆的大片湿地上。进入第四纪(距今200万年以前)由于世界性冰川的发生,山川巨变,气候变冷,鹤类赖以生存的广阔温暖的湿地,大多不复存在。原始的多种冠鹤,只有两种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幸存下来。然而,这种变化,却成为产生新事物,包括新的鹤种的强大动力。鹤类为生存,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为了寻求适宜栖息繁衍的新环境,鹤逐步演变成了迁飞的候鸟。体态、骨骼、羽毛也愈加变得适于远翔。
云南省规划院的两位老科学家对我说,大山包真的是黑颈鹤理想的越冬地,这两年来那里过冬的它们越来越多。说明从整个地球村来看,那里的生态环境还适于它们的生存、成长。尽快把那里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那里还能继续是黑颈鹤冬天的家。目前全世界的15种鹤中,黑颈鹤的濒危程度绝不容乐观。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