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发展及其内涵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发展及其内涵


发布日期: 1970-01-01 更新日期: 2016-10-27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15807

标签: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当今世界的时代特点,为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而提出来的。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只能利用简单的工具采集天然植物和猎取小动物,对环境并无大的影响,基本上是受环境的主宰,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到了农业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当今世界的时代特点,为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而提出来的。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只能利用简单的工具采集天然植物和猎取小动物,对环境并无大的影响,基本上是受环境的主宰,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到了农业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提高,进人了人类改造环境的初级阶段,但是由于当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改变尚未超出其容量,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仍维持着大体的平衡。工业文明的崛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人作用于自然的时代。工业文明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它激化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正是这些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始认真反思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积极寻求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更是向世界敲响了警钟。同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著名口号,标志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充分重视。

1980年推出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1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推出了《保护地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布伦特兰夫人在报告中提出了为世界所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极大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这一定义在1989年5月举行的l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上得到广泛认可,并于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形成了全球共识。

1993年,联合国又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补充:“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同年,我国召开了“中国2l世纪国际研讨会”,并于 1994年3月率先制定并发表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参与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或内涵的解释,综合起来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例如:Hawke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状况,即经济活动必须做到不降低环境承载能力以便将其流传给后代。

二是从资源与环境角度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例如:Schultink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具有环境影响可接受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保证或提高资源基础的长期生产能力,并改善系统确保长期财富和福利; Brown从生物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不让物种消亡超过其演化,不让土壤的侵蚀超过其形成,不让森林的破坏超过其再生,不让鱼类的捕获超过其再生能力,不让人类的出生超过其死亡。

三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生存于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蕴涵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第四类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刘培哲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综合调控经济—社会—自然三位结构的复合系统,以期实现世世代代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安全。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仅仅是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或宏观上的表述,不能表征和评估当前的发展状态,无法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监控,因此必须以此作为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目标和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以便客观的评价当前发展模式的优缺点,为今后的发展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速。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