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北京城在北直隶区域规划中的布署格局

明朝时期北京城在北直隶区域规划中的布署格局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5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749

标签:

摘要: 北京城的布署 规划改造 相关链接 北京城的布署 作为区域规划核心的北京城,将如何按照区域宏观规划要求,作出相应的安排?换句话说,即是它在这样总体规划中,又将采取怎样的城市布署格局,才能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这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又一个问题。 明北京是在...

北京城的布署

作为区域规划核心的北京城,将如何按照区域宏观规划要求,作出相应的安排?换句话说,即是它在这样总体规划中,又将采取怎样的城市布署格局,才能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这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又一个问题。

明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而北直隶区域又是就元京畿—“腹里”区域,加以调整的成果。虽然两者具有如此前后相因的关系,但由于两代政治经济形势不同,建都的要求也各异,故两代京城的基本规划格局却判然有别,这也正是明人之所以要进行改造的目的所在。

元大都因与上都通圻,为强化两都的联系,故规划重视与元人本土的关联。特别是经济上更有此要求,企图以大都的繁荣,带动以上都路为中心的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政治论,元人建大都本为以此作基地统治全国,当时治理的主要对象为新征服之南方,因之,势必要求从大都这个基地,将政治势力向南延伸。这种规划意向,对“腹里”区域及大都城的规划格局,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因此,作为“腹里”区域核心的大都城规划,采取宫南市北的格局,以配合“腹里”区域规划经济上北联草原,政治上南向中原江淮的宏观规划意图。

明成祖奠都北京的形势和要求,与元建大都大不相同。永乐北迁,是为肃清元蒙残余势力,建置前沿基地而决策的。因之改南京为陪都,统领南方,凭借江南经济实力,以为北进后盾。其时长城以北为元蒙势力侵扰地带,北京适当其冲。京畿北直隶区域的北陲正值双方接触的前沿,也是拱卫京师的要害所在。基于这样的形势,所以明北直隶区域规划采取划北部边境为边防区,以御北方劲敌,以南充作经济活动区,便于南接中原江淮,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作为京师近卫区的顺天府地区规划,亦秉承区域宏观规划基本格局要求,同样也是以北缘作防卫区,以南作经济活动区,便于与北直隶区域南部诸府所形成之地区经济圈衔接,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区域性经济活动区。

规划改造

在这样的宏观规划意图下,作为区域核心的北京城,自应本此意图来布署,改造规划。

首先据此调整城址,压缩城北人烟稀少地带,以利巩固北部城防,同时又扩展城之南部,使城市向南发展。其次是调整城市商业网布局。随着北运河航运终点南移,改革元大都中心商业区在城北的布局,将中心商业区转移至城南,自正阳门直迄外廓。本传统的城廓分工规划概念,进一步扩大廓城经济活动区,使城市经济活动呈向南延伸之势。这种城市经济活动重心南移的倾向,在城市分区布局方面,也有所反映。譬如元时城北斜街一带的主要商业仓库区,亦随中心商业区之南移,而转入外廓。原来依附于旧中心商业区的一些手工作坊,也相继迁至外廓,与原城南作坊,分专业聚集成区。如此等等,都体现了城市工商业重心的变化。再次,调整皇城规划位置。由于城址向南拓展,皇城规划位置由元时偏处城南,转而适处城之中央方位。这样,既可符合择中立宫之制,也因内城各分区得以环列皇城外围,而增强了对宫禁的防护。复次,因主体市已南移,而皇城位置亦作了调整,致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已形成为市南宫北格局,改变了元大都城市的宫南市北之布局形制。此外,改造规划还重视发展城郊市镇。有些交通冲要处的村庄,因商旅往来频繁,逐渐发展为市镇。特别是东南郊沿北运河地带,兴起些新市镇,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这些市镇不仅有利于沟通城乡经济,还可视为经济上联系江淮的桥头堡。

以上所述,便是明北京城在北直隶区域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布署格局。这种布署格局,对明北京城市的具体改造规划,是具有深刻的影响的。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