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朝时期南京城的总体布局

我国明朝时期南京城的总体布局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2435

标签:

摘要: 总体布局 相关链接 总体布局 分析改造后南京城的总体规划结构,很明显,整个城市系由三大综合区所组成。这三大综合区是: 第一为政治活动综合区,其中包括皇城、官署两个主要分区。文教区及官府作坊区亦附于此综合区内。此区分布在城东。 第二为经济活动综合区,...

总体布局

分析改造后南京城的总体规划结构,很明显,整个城市系由三大综合区所组成。这三大综合区是:

第一为政治活动综合区,其中包括皇城、官署两个主要分区。文教区及官府作坊区亦附于此综合区内。此区分布在城东。

第二为经济活动综合区,其中包括市、手工作坊、居住、以及仓库等分区。分布在城中部之旧城区秦淮河沿岸地带。

第三为城防区,其中包括驻军卫所、教场、军事仓库等分区,分布在城之西北。

由于系旧城改造,故不仅城之各综合区有新有旧,即是同一综合区内,各种功能分区也有新旧组配。因此,表面看,城之规划结构颇为错综复杂。尽管如此,不过只要加以剖析,即可看出,城的总体规划仍是秉承传统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而布署的。由于这是京师,城之主导职能当为全国政治中心,故宫自应为全盘规划结构的主体。以皇城偏处城东,因之城的规划重心势在城东。以皇城为核心之政治活动综合区则呈向西北展延之势,北迄外城北垣太平门一带,西至鼓楼。换言之,即洪武街以北、鼓楼以东地域,均属政治活动综合区范围。

城中南部,以秦淮河两岸地带为核心之经济活动综合区,实处于政治活动综合区的半环抱之中。城西北的城防区,亦呈依附之势。从各综合区的配置关系看,主次分明,颇具严谨的礼制规划秩序,以宫为中心规划格局是至为明确的。

宫既为全城规划结构的中心,故即以宫城之南北中轴线充作全城规划之主轴线。虽宫偏居城东,但宫之中轴线实与旧城中轴线基本平行。从规划概念上说,这条与宫中轴线基本平行的旧城中轴线,自仍起到规划轴线之辅助作用,对旧城内经济综合区之分区调整,以及全城三大综合区的配置,都是其有一定的影响的。这种影响,客观上正是宫城中轴线在总体布局上主导作用的反映。

宫城之另一条轴线,即为东华门至西华门之东西轴线。这是全城规划结构的辅轴线所在,此轴线向东延伸到大城朝阳门,西则过青溪展延至西城门。其在旧城之延伸线段,对综合区的配置也是有影响的。

明南京在大城外,又经营了规模庞大的外廓城。将环大城之小山,如钟山、幕府山、聚宝山等,均纳入廓内,藉以控制环城制高点,大城外东北之陵墓区——“孝陵”亦划入廓中,形成城廓配置四重环套形制。就外廓而言,皇城位置已转变为全廓中部稍偏南处,而非偏居城东。这样,不仅有利宫廷保卫,也突出了宫的中心地位。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